close
【大成報/記者張秦華/嘉義縣報導】
我國整體人口結構快速走向高齡,預估到了114年老年人口比率將超過20%,晉級成為超高齡社會。而嘉義縣蟬聯全國老化最嚴重的縣份多年,有高達6成以上的鄉鎮早就已經突破20%,邁入超高齡社會,家庭與社會照顧負擔相當吃重。
為回應及滿足超高齡社會可能帶來的各項生活需求,109年,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吳明儒教授開始帶領研究團隊在國際認證的慢城─嘉義縣大林鎮推動衛福部時間銀行多元培力計畫,積極串聯合在地社區、民間組織和商家,以互信、互惠、互利、共生、共好為基礎,致力打造一個有溫度的互助生活圈,讓已經呈現超高齡社會樣態的大林鎮在生活、生態與生產三面向都得以活化和永續發展。
時間銀行(Time Bank)的概念最初是由1973 年日本水島照子在大阪推動,當時稱之為勞力銀行。1980 年代美國 Edgar S. Cahn 教授將此概念再延伸,以「時間銀行」為名,讓服務者存下服務時數,日後再提供本人或其指定者提領需要的服務時數,達成個人生命週期和世代間的各種互助和互動。
其中五個重要核心理念,包括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人是社會重要資產、要重新定義工作、施與受都同等重要、社區需要互助、互信及尊重。因為無論任何人,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所以最公正和公平。用價值取代價格,用交換方式補充市場購買的服務方式,吳明儒教授認為,無論是個人、組織或企業,透過時間交換,可以營造高齡友善且宜居的生活環境,而且透過服務時間的累積,儲存更多社會資本,提高生活品質,創造在地幸福感。
隨著社會變遷及家庭結構改變,人際關係逐漸淡化,社會信任日趨消失,社區居民之間原來的互助關懷習慣也趨淡薄,透過時間銀行機制導入,由社區自行盤點所需的服務和資源並且積極發揮創意,發展貼近社區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服務項目,形成綿密的互助資源網絡,會讓服務更具近便性和即時性。
時間銀行鼓勵人們要從協助鄰居、幫助身邊的人做起,才能重建社區互信、互助安全網絡,是一種以時間為體,互助為本的運作模式,也是鼓勵雙向互助的志願服務機制,透過服務的施與受(give and take),讓服務者得到社會認同和接納,促成助人的循環,重建及強化社區及社會互惠。
為進一步讓社會大眾能夠更容易了解時間銀行的真實意涵和操作重點,中正大學今年還集結產學研各方人才合作組成時間銀行具體化的研發團隊,將時間銀行趣味化和遊戲化,讓更多民眾可以寓教於樂透過互動遊戲,了解時間銀行、願意參與時間銀行、甚至推廣時間銀行。
凡對大林鎮時間銀行(大林幣)感興趣和有意願參與的社區民眾、公私單位及組織都歡迎呼朋引伴加入時間銀行推廣行列,共同為未來社會留下更多美好和想像。目前加盟推動的發卡單位包括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家庭照顧者互助資源整合中心、社團法人嘉義縣紫藤婦幼關懷協會、大林鎮上林社區發展協會和莆林庄藝文餐廳,認同時間銀行理念一起運作的合作夥伴包括瑞泰社會福利基金會、泰成中藥行、森呼吸生活館、57森活小聚和鄰近社區民眾。(照片: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提供)
文章來自: http://n.yam.com/Article/20210819534713
離婚證人 、台北離婚證人 、新竹離婚證人 、彰化離婚證人 、高雄離婚見證人
遺囑見證人 、結婚證人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